明代古装服饰:皇帝服饰考据

皇帝·冕服(袞冕)

为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以及正旦、冬至、圣节时穿着,祭社稷、先农和举行册拜时也穿冕服。明代冕服始定于洪武元年,洪武十六年和二十四年又两次更定,图中按照洪武二十四年制度并参考《明集礼》和《中东宫冠服》绘制。

明代古装服饰:皇帝服饰考据

明代古装服饰:皇帝服饰考据

 

冕(miǎn):綖板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覆以纱,表为玄色,里为朱色,綖板前后各垂十二旒,每旒贯五色玉珠十二颗。冠用玉簪导,系以朱缨。

衣:玄色,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

裳(cháng):纁色,织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

中单:素纱制作。

蔽膝:红罗制作,上宽一尺,下宽二尺,长三尺,织火、龙、山三章。

革带:单挞尾革带,为明代早期形制。

大带:表为素色,里为朱色,两边用缘,上缘用朱锦,下缘用绿锦。

佩玉:长三尺三寸。

大绶:垂于身后,以黄、白、赤、玄、缥、绿六彩织成,其上用六色小绶编结悬挂三枚玉环。

圭:长一尺二寸。

袜舄(xì):朱袜,赤舄。

 

明代古装服饰:皇帝服饰考据

明代古装服饰:皇帝服饰考据

 

《明实录》记载,洪武元年,翰林学士陶安等奏请按古制制作五冕,明太祖认为五冕礼太繁,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其余不用。

永乐三年对冕服进行修订,并沿用至嘉靖初年。图中按照永乐三年制度并参考《中东宫冠服》插图绘制。

冕:冠裱以皂(皁)纱,上覆綖板,桐木质地,其外包以绮,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垂十二旒,每旒用五彩缫贯以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十二颗。綖板下以玉衡维冠,两端用玄紞垂黈(tǒu)纩充耳,用黄玉珠,承以白玉瑱。冠用玉簪,系以朱缨、朱纮。

衣:玄色,织八章,日、月、龙在两肩,星、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两袖,每袖各三。本色衣缘。

裳:纁色,织四章,藻、粉米、黼、黻各二。裳前三幅、后四幅,不相连属,共腰,有襞积,本色裳缘。

蔽膝:纁色,织藻、粉米、黼、黻四章,排列如裳,本色缘边,施紃于接缝中。上有玉钩一对。

中单:素纱质地,青色衣缘,领部织黻纹十三。

大带:素表,朱里,围腰部分用朱缘,下垂部分用绿缘,大带用纽约系,缀有假耳,并有素色组带。

玉佩:两组,每组由珩、瑀、玉花、琚、冲牙、璜、玉滴组成,皆瑑饰描金云龙纹,其间贯以五组玉珠。佩上有金钩,佩下有六彩小绶。

大绶:垂于身后,以六彩织成,其上用六色小绶编结悬挂玉环三。

玉圭:即镇圭,长一尺二寸,刻山纹图案四个,圭下套以黄绮。

袜舄:皆为赤色。舄首饰以黄绦。

 

明代古装服饰:皇帝服饰考据

明代古装服饰:皇帝服饰考据

嘉靖八年,明世宗对冕服制度做了较大修改,形成了明代冕服的最终款式,一直延续到明末(属国朝鲜则沿用到近代)。定陵出土有明神宗冕服部分实物,但与制度稍有不同。图中按照定陵实物并参考嘉靖制度绘制。

冕:冠为圆匡,冒以乌纱。上为桐木质綖板,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垂十二旒,每旒用珍珠及四色玉珠十二颗。下以玉衡维系,两端垂充耳,用青玉珠,承以白玉瑱。冠上用玉簪,分作两截,缀于簪纽处,系以朱缨、朱纮。

衣:玄色,织六章,日、月在两肩,星、山在背,龙、华虫在两袖。玄衣长度不遮盖裳的六章。定陵未出土冕服玄衣。

裳:黄素罗制,绣六章,排为四行,火、宗彝、藻左右各一行;米、黼、黻左右各一行。裳用七幅,连属如帷,作襞积,本色裳缘。

蔽膝:红素罗制,上绣龙纹一,饰以彩色云纹,下绣火纹三。

中单:素纱质地,青色领缘,织黻纹十三。

大带:表用素白色,里用朱色,围腰部分用朱缘,下垂部分用绿缘,有素色组带。定陵出土大带与制度不同。

革带:带版用玉。前悬蔽膝,两侧悬挂玉佩和小绶,后挂大绶。

玉佩:两组,每组由珩、瑀、玉花、琚、冲牙、璜、玉滴组成,其间贯以玉珠,佩上有金钩,用以悬挂在革带上,佩下副以六彩小绶。

大绶:用五彩织金锦,其上有五色纱罗小绶编结以悬挂玉环。

玉圭:白玉质地,刻山纹图案四个,圭下套以黄绮。

赤舄:内套朱袜。舄首做云头状,缀玄缨结,边缘以黄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