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传承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在中国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它在中国社会的稳定,甚至是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使是在近代和当代史上,中国社会状态的确立以及变革,都是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保证作用。但是,随着近代的社会变革,以及社会主义的改革的推进,学习西方文化的风潮渐渐兴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抛弃越来越多,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采取了摒弃的态度。以至于现在崇洋媚外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入手,分析传统文化出现危机的原因,怎样改变传统文化被没落的现状做了调查和评析。

 

从近代洋务运动开始,到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再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一直现在的改革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一次受到打击,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想人们心中想的那样一无是处吗?它究竟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给我们生活 带来什么影响?现代人又是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这样认识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话题。下面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展示我们的调研成果。

 

  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维系几千年来中国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学、音乐戏曲,传统美术与书法,传统建筑、体育、医药、服饰、饮食,以及中国传统民风民俗等,涉及到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不仅给了我们精深上的支撑,也给了我们精深上的享受,让中华儿女能够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有自己民族的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传承

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传承

 

在思想上,中华民族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努力上进,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广阔胸怀,包容万物的胸怀与精神境界。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一直居主导地位。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它是以儒家核心思想为主要支撑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思想。

 

在衣食住行上,中国传统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构成了富有中华特色的体系。

传统建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因为承重与围护分工明确,具有“墙倒而屋不塌”之妙;另外,它的庭院式布局也是一大特色。中国传统建筑中,种类很多,像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等。比如长城、故宫等一些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传奇,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传统服饰,不仅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风格,更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形成各自有着各自特色的服饰风格;从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的服装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色,也代表着个子地区的特色。比如说汉服,旗袍都代表各自民族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的服装特色。

传统体育文化也是我们甚至世界人们 值得探究的。中国功夫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它是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武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孤立的二十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相互相成的。例如它的“以静制动”的思想是与传统哲学的“重柔主静”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学。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最辉煌最灿烂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中国文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和美学追求,表现了自己独特的

个性和精神风采。从瑰丽奇特的远古神话到《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此起彼伏,高潮迭起,连绵数千年,不断创造出反映人们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文学奇观,出现了许多知名的文学家,像先秦的屈原、汉代司马迁、唐代李杜、唐宋八大家、清代曹雪芹、现当代的鲁迅等等,都是文学大师。

传统美术书法、医学、音乐都极具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汉字书法可以说只有汉字才能创造出它独特的美,汉字书法从古到今也是充满了传奇。汉代张旭,晋代王羲之都是书法大家。医药中的针灸是传统中医的精华也是一个传奇,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之所在。中国传统音乐是和文学紧密相关的,像汉乐府、元杂剧以及宋词都是和文学紧密相关的。这里又一次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天然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也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掘它的现代价值。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在近代五四运动猛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中的旧礼教旧道德之后,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就因其封建性而日益 “走出历史” 并边缘化, 而 “文化大革命” 更是彻底否定了孔子和儒学,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严重断裂。虽说在“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传统文化被解放出来,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人们崇洋媚外的心理,

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因此,即使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相当大的压力,同样被边缘化,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被冷落的境遇。

(调查问卷得出的结论)

传统文化尽管没有完全断裂, 但它更多地表征为由习俗所支撑的文化碎片。一个典型事例就是:具有浓郁后现代文化色彩的周星驰的 “无厘头” 系列电影, 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并深深地影响了青年一代。尽管政府与媒介正在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对传统文化进行修复,然而,除了存在于少数知识精英的学术研究之中外, 传统文化更多地依靠戏曲、 祭祀、 春节、 清明节、端午节等文化碎片来维系和传承,它已不再是一套完整系统和价值体系。

三、当代中国习俗的改变,映衬着传统文化的被冷落境遇 (调查问卷结论)

 

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传承

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传承

  四、传统文化被糟粕化、泛泛化

 

本来, 在现代社会中, 并没有那么多的 “传统”,人们并不总是也不可能完全按照 “传统” 行事。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只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它对人们行为的规约功能也是有限的。但是,近年来一些人片面夸大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把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与社

会现实的各种弊病统统归因于传统文化,从而使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变换为文化问题,以此逃避责任和掩饰失误。更有甚者,一些人缺乏文化自信,极力渲染甚至贩卖传统文化中的“阴暗面” ,以对西方的迎合代替对传统的守望。例如,一些国产电影把目光瞄向了传统文化中最糟粕的宫廷争斗、权谋诡计和家庭乱伦,他们把传统文化的糟粕大写而特写,以赢得别人的迎合,甚至作为赚钱的资本,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还有一些人却认为复兴传统文化仅仅是在单方面上下功夫,例如穿汉服,背古文,写繁体字等,大兴复古之风。不难看出,上述两种认识都存在着泛传统主义的错误倾向,要么过于夸大传统文化的“阴暗面” , 要么片面强调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在喧嚣纷争中扰乱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