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在我国,灯笼文化源远流长,各时各地各不相同的美丽灯笼令人目眩神迷

  绵延至今的美好祝愿

灯笼是我国农业时代的产物,源于西汉。到了唐代,官民都很重视灯节,民间有张灯结彩、观灯出游的习俗。及至宋代,影灯、水灯等多种灯笼样式涌现。明代早期,人们为灯节设立了灯市,灯市后来发展为百货交易市场。而在清代,无论是住所还是寺庙都有独特的灯景,宫廷灯彩也对后期的民间花灯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吉瑞祥和的象征。张灯祭神开始于西汉,在北宋达到鼎盛时期;而佛教讲述佛法破除黑暗之时,常以灯为喻,说灯笼也寓意着战胜邪恶的理念。

  灯笼的“交互”之美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品,灯笼起到了很高的装饰性作用。灯笼上的传统纹样包含着美好的寓意,传统绘画则通过对日常生活情景或传统故事情节的描绘来表达不同的主题。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连年有余灯

同时,灯笼的设计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灯谜就体现出了良好的交互性。一方面,灯笼不再是冷漠的照明工具或孤独悬挂的手工艺品,它用灯谜表达自身主题,猜谜过程给人以有趣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它可以传递设计者的情感,引发猜谜者心灵的共鸣。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谜

其次,灯笼透出的柔和灯光也体现出良好的交互。与早期车灯刺眼的灯光不同,灯笼光源被外罩包围,外罩材质多为纱布或纸张,透光柔和。早期浙江一带商人夜间出行用灯笼照明,其透出的光不刺眼,在暗夜中独具美感。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蒿子灯

当然,灯笼设计还可以触发多种交互界面的交互,如嗅觉界面。传统灯笼中有一种蒿子灯,据《中华灯彩》记载,是“连根拔取香蒿一株绑在架子上,使之直立,在每条叶子上都用纸条粘一根香头,点燃香头,置院中”做成的。点燃蒿子灯,点点香火闪烁不停,蒿香、烟香充满庭院,别有一番情趣。

 

  灯笼的“形”与“意”

 

“形”指产品有形的部分,包含外形轮廓、色彩纹样、材质肌理;“意”指产品无形的部分,它包含制造工艺和承载的内在精神。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浙江仙居花灯

下图中的现代壁灯设计受到了灯笼文化的影响。儿时的元宵节夜晚,孩子们会拿着手持的电子灯笼一起玩耍。过去人们夜间赶路时也会提灯照明,到了投宿处,将灯笼挂到灯架上充当油灯。设计师受此启发设计了这款方便移动又可悬挂的灯笼,只不过用日光灯管代替了火烛,照明范围变大。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现代壁灯设计

 

不得不说的“灯笼品牌”

 

汴梁花灯闻名中外,“汴梁灯笼张”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梁灯笼张”世居开封,前后历经七代相传,共有200余年历史,是著名的花灯世家。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汴梁灯笼张

从清代晚期创始起,灯笼张世家已为世界贡献了一系列精美的灯笼和创新的灯笼制作技艺:张太全的内容创新(民间传说、戏曲),张艺广的鲤鱼跃龙门花灯,张精业的滚地灯,张弘的宣纸竹篾彩灯制作,张嘉义的几十种新花灯,张金汉的“汴京八景无骨花灯”“千手观音千手千灯”等。新一代传人张俊涛则不仅掌握了制作花灯的技艺,还将要攻读民俗博士,以期为我国学术领域的花灯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让花灯艺术继续绽放光芒。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千手观音千手千灯

汴梁花灯有着独特的工艺美学:一是在题材选取上非常讲究,最常见的是以民间代代流传的神话故事为题材;二是吸收和融合了宋代工艺美学,艺术风格质朴典雅;三是灯笼种类十分丰富,工艺制作则主要分为扎制工艺、着色绘图工艺、合褶造型工艺三种。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据《萧山县志》记载,西兴灯笼始于南宋,当时宫廷所用灯笼均出自西兴。西兴地处钱江南岸,以前多竹园,所栽之竹多为淡竹、杠竹,杆细、节长、质韧,是制作灯笼壳子(骨架)的好材料。西兴人因地制宜,制作灯笼,为夜行人解决照明问题。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西兴灯笼工艺师俞梧泉

那时,西兴作为两浙门户、浙东运河之头,官吏、客商过往频繁,投宿者晚间需照明用具,灯笼业十分兴盛。西兴街上除了过塘行(相当于现在的运输公司)以外,最多的是灯笼店(或作坊)。编制灯笼成为西兴妇女的一门手艺和家庭副业。

然而,目前西兴能编制灯笼的仅剩约50名老者,灯笼技艺面临失传。2005年,西兴灯笼被列为杭州市民间文化艺术手工艺品保护项目,并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兴街道还编印了《西兴灯笼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传承》,作为中小学、成人培训的乡土教材。

 

灯笼文化的传承

东南大学的余家仪和张志贤认为,新技术的兴起、手工灯笼制品的廉价以及使用场景的局限共同导致了灯笼文化的没落。他们提出,现代灯具设计在传承传统灯笼文化中应注意“形意相通”:材质上,因地制宜,遵循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的工艺观;外观上,借鉴灯笼形态时要将灯笼的寓意与产品自身的意义相统一;产品的制造工艺也可以传承灯笼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节与传统文化

灯笼对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提出了灯笼文化产业开发的几条路径: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的文化推动与品牌效应功能;开展灯市、灯会、灯笼展销等文化活动,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贡连年举办迎春灯会、国际恐龙灯会等,逐步形成灯品、灯市、灯街、灯园、灯馆、灯会、灯塔、灯城等产业链,逐渐成为一种现代灯会的代表模式;政府推广营销,积极发展地方文化品牌,对当地灯彩文化进行推广;创新开发,如向传统灯笼生产企业注入现代电子声光技术;企业间或集体协作开发,实行流水化作业和多样化营销;以工艺匠人为主体或家庭作坊式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