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冠冕堂皇”指的什么物品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我们经常用“冠冕堂皇”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表比较庄严,当然,现在用得较多的贬的含义,就是说一个人表里不一。那么,到底冠冕是什么?“冠冕”来形容人的仪表呢?“冠冕”又是什么东西?,必须从古代的首服说起。

首服也称“头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今天人们所戴的帽子以及妇女所用的头巾,都属于首服。在中国古代,人们的首服除了巾帽以外,还有一物,名称为“冠”。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冠冕堂皇”指的什么物品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冠冕堂皇”指的什么物品

 

冠和巾、帽虽然同属首服,但用途不同:古人扎巾是为了便利,戴帽是为了御寒,都出自于实用的目的;唯有戴冠,仅仅是为了装饰。

 

在上古时期,冠的制作材料主要来自于一些动物,很多冠的造型创意也来自一些动物。比较典型的是河北平山三汲战国墓出土的玉人,头土的冠饰和牛角十分相似。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漆瑟上彩绘的人物冠饰,则像飞禽的肉冠。直到秦汉期,人们制作冠饰,仍有不少取式于动物,我们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籍中,就可看到鹤冠、鸡冠、鹃冠、骏蚁冠、狗冠、貂冠等名称。

最初人们戴冠,主要是为了美观,所以式样没有什么具体规定,一任各人所好。但时间久了之后,人们发现用冠可以表明一个人身份的尊贵,于是冠的制度就出现了。在中国出现了封建社会之后,冠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成为了一种区分统治阶级与非统治阶级的工具冠并不是只有一种,仅仅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就有二十中的冠存在,在这些冠中,我们在上文的成语中提到的“冕冠”是最贵重的。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冠冕堂皇”指的什么物品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冠冕堂皇”指的什么物品

 

冕冠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祭祀时所戴的礼冠,据说在夏代已经出现,当时称“收”。商代沿袭其制,改名为“昆”。周代以后则称“冕冠”,省称为“冕”。其冠顶部盖一木板,名“延”,或称“冕版”。冕版制为长形,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前低而后高,有前倾之势,以示俯伏谦逊。冕版的表面则裱以细布,上面漆成玄色,下面漆成缥色(一种红色)。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玉珠也有制度,商周时多为五色相间,即一串玉珠中采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珠子,常用颜色有赤、青、黄、白、黑等。到了汉代则改用单色。如皇帝用白玉珠,12旒;三公、诸侯用青玉珠,9旒;卿大夫用黑玉珠,7旒。后世仪文残缺,所用旒数不拘古制,除3旒,5旒、7旒、9及12旒外,又增设了8旒,6旒。如唐代规定:群臣之服,一品9旒,二品8旒,三品7旒,四品6旒,五品5旒;六品以下无旒。

冕版下部即为冠身,古称“冠卷”,因为以铁丝、漆纱、细藤等编织为圈,故名。冠卷两旁各有一个对穿的小孔,用于贯穿玉笄。戴时将冠圈扣覆于顶,以玉笄给之,使冠身和发髻固结,以免坠落。在玉笄的顶端,结有一道冠缨,使用时绕领而上,固结在玉笄的另端。在两耳附近,还各垂一段丝绳,下悬一颗丸状玉石,名谓“充耳”。佩挂这种玉石或丝绵小球的目的,是为了“止听”,以提醒戴冠者时时注意:切勿轻信谗言。

可以想象,戴着这种冕冠,前后各有垂蔬,两旁又有垂珠,笨重的冠体仅靠一支玉笋和一根丝带固结,戴冠者自然不能左顾右盼而只能正襟端立了–一所以,人们用“冠冕堂皇”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的端庄和严肃。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