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种类和款式介绍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朝末年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几千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通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舆服志千年不变。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汉服,到了汉朝,形成非常完善的衣冠体系,还通过儒家以及诸子百家等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所以,我们称中华汉族的这种传统的服饰为,汉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用几个来形容的话就是:庄重、大气、飘逸、灵动。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圆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衣,中衣,也就是我们穿在内衣之外的一层,还有就是,大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外套。

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 袴褶,“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普通劳动人民一般着裋褐,也就是,上面短衣,下面穿着长袴。

汉服的染色很有深意,古典布料的染色遵从古制,体现的是我们中国阴阳五行的信仰。

除此之外,汉服的纹章也是特别有讲究的,汉服的纹章及其丰富,周礼“以纹为贵”。代表了汉文化的信仰和习俗。

接下来就请我们的汉服同袍,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多姿多彩的汉服样式。

道袍,是明代读书人主要的便装款式,是指交领、大袖、衣身两侧有内摆的长身式外衣。

直裰 1、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或者像深衣一样。

汉服的种类和款式介绍

汉服的种类和款式介绍

2、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 3、交领长衣,不必加摆。 4、两侧可开衩,可不开衩。一般都要打褶子,前後的两边都打褶子,共四处,每処两褶。 5、是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剪规则) 6、系扎的腰带络穗、丝绦 7、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8、明朝中後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 9、只有男士穿

 

齐胸襦裙,汉族传统民族服装的一种,齐胸襦裙旧称高腰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襦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襦裙。

曲裾,汉服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直裾,古代士子、官绅穿的长袍便服,亦指僧道穿的大领长袍。指汉服剪裁中前后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它分为交领直裾袍、圆领直裾袍、直衿直裾袍。直衿直裾袍即典型的宋代褙子。布幅斜裁则称为曲裾。直裾、曲裾相间则称为杂裾。

朱子深衣,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

朱子深衣的结构特点为:直领(没有续衽,类似对襟)而穿为交领,下身有裳十二幅,裳幅皆梯形。

深衣一词,来源于礼记,深衣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典籍,礼记中的深衣被历代经学家视为重要研究对象,连宋代理学家朱熹也不例外,朱子深衣,便是他对深衣的理解与实践。

朱子深衣的影响很大,日韩服饰中有部分礼服都是在朱子深衣制度的基础上制作的。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学子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叫做,儒巾。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

我们提到过,汉服又叫做汉衣冠,衣冠衣冠,冠自然是汉服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古时候男子成年要行加冠礼,二十岁称之为弱冠,由此可见,衣冠是礼仪的开始。而头戴帽子,象征着一种汉服文明。

齐腰襦裙,为襦裙的一类,裙腰与腰部平齐,故名。齐腰襦裙的上襦可为交领或直领(对襟)。同高腰襦裙相比,齐腰襦裙更为常见。按上襦分,可分为交领齐腰襦裙、直领齐腰襦裙(对襟齐腰襦裙)。按穿着对象分,可分为女式齐腰襦裙、男式齐腰襦裙。

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半臂的兴盛时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后便有了显著的减少。除了汉服基本的几种领款,圆领、对襟、交领之外,半臂也有套头式的。

褙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

汉服的种类和款式介绍

汉服的种类和款式介绍

(一)襦裙

 

(特点:裙衣分体,可搭系带,不可搭腰带)

1高腰襦裙 基本特点:高腰

2交领襦裙 基本特点:上衣交领

3对襟襦裙 基本特点:上衣对襟

4齐胸襦裙 基本特点:上衣齐胸

5袄制襦裙(袄裙) 基本特点:上衣交领、琵琶袖

6中腰襦裙 基本特点:中腰

7半臂襦裙 基本特点:上衣半臂

汉服的种类和款式介绍

汉服的种类和款式介绍

(二) 深衣

 

(深衣特点:裙衣一体,可搭腰带、系带)

1直裾深衣

2曲裾深衣

3直缀深衣

4圆领袍衫

(三) 外搭

1大袖衫

2斗篷

3半臂

4比甲

比甲: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无袖长罩衫,又叫做“背心”。

5褙子

(四) 内衣

1中衣、中裙、中裤,具体文章:中衣和中单。

 

细节解释:

 

对襟襦裙,也叫直领襦裙。分高腰和齐腰。高腰也叫齐胸襦裙。

襕衫,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之一,始现于唐,兴于宋明,古时多为士人所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襕衫”。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多为宋明时学子所穿着。

袄裙,这里说的“袄裙”是明代女装的一种通称,不是固定术语,袄是袄,裙是裙。 早期汉服上衣多称为“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襦”字逐渐被“袄”、“衫”替代。漫长的演变,它们的具体意思和细节都会有差别,目前普遍认同的是“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衫”为单衣。

——孙鉴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