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现《上元灯彩图》,苏州汉服遛虾灯刷屏

复现《上元灯彩图》,苏州汉服遛虾灯刷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绝了,绝美!”网友“流小音一直戴着耳机”最新作品虾灯视频近日刷屏,惊艳了网友。这只虾可从蜷缩状态到舒展状态,舒展时,动态活灵活现,触须也活动起来,身体里隐约还透出青山绿水。

“几百年前,这里不是水底世界,是中国古代繁华的灯火街道,街道上鱼虾遨游,这简直是一场绮美的梦!”采访中,在苏州创业的85后小伙徐海罡向记者介绍了虾灯的创意过程。

从《上元灯彩图》和苏州园林汲取灵感

耍虾灯相传是唐朝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习俗。虾灯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用木、竹纸糊的灯,灯箱内的灯用柴油点着。因为耍起来像虾子在水中游弋,所以叫耍虾灯,象征着吉祥、红火。耍虾灯一般选择在晚上,在夜幕的衬托下,虾灯头尾亮光闪烁,栩栩如生地展现着虾子的动态,生动可爱,悦目动人。耍虾灯以双人虾灯居多,十分考验表演者的体力和经验,要准确地掌握分寸。

这件手工作品出自一位在苏州创业的85后小伙徐海罡之手。他是青海人,自幼喜欢手作。“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我经常在网络上、博物馆里仔细观察古画、古董,在一些残缺或发黄的古件上汲取灵感。”除了在历史中寻求灵感,他还通过榫卯、大漆等传统工艺还原一些经典的国漫形象,通过打造一些大IP形象宣传传统文化与工艺。

此前他曾从古画《上元灯彩图》中汲取灵感,用传统竹篾编扎手艺制作的传统灯笼,复原螃蟹花灯、蟾蜍灯,并将《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峦“搬”到花灯身上。徐海罡说,在古画中,有的螃蟹花灯被孩子提在手里,有的则挂在走廊上展示,看起来十分生动。螃蟹和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徐海罡在《上元灯彩图》上百个灯彩中,一眼相中了螃蟹花灯,通过手工还原出这一灵动感十足的灯彩形象,其“八方来财”的好彩头吸引不少网友关注。

徐海罡表示,对于喜爱传统文化的自己来说,从苏州的一砖一瓦、舟桥弄堂都可以学习汲取灵感,更不要说海量的文化瑰宝了,“此次虾灯头部的薄纱镂空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苏州园林的框景手法。”

从蜷缩到舒展,小哥做的虾会“变形”

灵动的虾灯是徐海罡制作的第三款《上元灯彩图》中的花灯,从构思到完成作品共耗时两个半月。由于从画作中不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所以他通过对活虾身体构造的观察,摸索搭建出虾灯骨架。“买来虾参考尺寸比例、关节连接方式、外观特征,然后画成草图,开始制作。”

徐海罡介绍,虾头是最复杂也是最难的部分,用到大量火煣法,造型不容易拿捏,“比如需要一根比较硬的主梁做支撑,做虾腿会用到许多小圆圈,收集短小的竹篾做脚尖。尾鳍用的是宽竹篾,方竹条打孔叉弹簧做成龙骨,主要是连接爪子用。”虾骨架采用竹篾线扎手工制成,并采用了电能冷光源采光。虾身体表面用传统矿植物国画颜料,绘制的故事内容是“牧童回味听到的八仙过海故事”,搭配传统“暗八仙”纹路,寓意事事顺利。

到底如何让虾由蜷缩到舒展,栩栩如生地动起来?徐海罡告诉记者,关节所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丝线,在竹篾框架制作到位的情况下,简单缝合便能达到动物筋腱的作用。折叠步足,卷起虾尾,用红绳系好,像打包大闸蟹那样,便可实现蜷缩状态。展开后,在头尾、两钳、步足关节处均有预制好的挂环,通过它们连接灯杆的吊线,晃动灯杆,虾灯就能活灵活现地运动起来,熟练的操作可做出进食、捋须等动作姿态。“虾灯可动关节更多,肢节更细小,所用竹篾也更细易断,对手艺要求更高。此外,从蜷缩到舒展的双形态展示也比单一形态展示的蟹灯更考验设计功底。”

当天徐海罡在平江路上拍摄虾灯视频被游客围观,就有网友发帖说,“小哥哥做的虾会变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