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织汉服学塾:古代服饰的奥秘,裳与裙的区分与演变

尚织汉服学塾:古代服饰的奥秘,裳与裙的区分与演变

在古代,裳并非我们今日所理解的裙子,而是特指古人下身所穿的衣物。远古时期,人们以兽皮、树叶为裳,用以遮挡、保暖身体。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还会在腿部加上名为“袴”的衣物,其功能近似于今日的秋裤,而裳则主要作为“遮羞布”使用。


图源网络

《礼记》中曾记载,“庶母不漱裳”,意味着庶母地位较低,无权清洗贴身之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裳作为内衣的属性。

裳有两种主要形式,帷裳与裳。帷裳是由一整块长方形的布系在腰间,无需缝补,形状类似于现代的围裙,但包裹身体前后。至春秋战国时期,帷裳逐渐演变为由七块布组成的裳,如《仪礼》所述,“裳前三幅,后四幅也”,这七块布共同包裹住下身。

然而,尽管裳与裙在形态上有所相似,但在古代,它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衣物。实际上,“裙”这个词在汉代之前并未出现,因此,在汉代以前,裳与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到了汉代,裙开始成为女性的重要服装。《后汉书》中记载,汉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氏,她穿着朴素的“大练裙”,裙上并无华丽装饰,这显示出裙在汉代已经普及并受到女性的喜爱。

在古代的漫长岁月里,裳与裙往往是同时穿着的。直到宋代,这种穿着习惯仍然保持着。此时,女子会在裙外再穿一层裳,这时的裳已经发展成了装饰性的服装,不再是原始的“遮羞布”。

那么,裳的用途究竟在何时发生了变化,又被何物所取代呢?继续深入史书,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汉书》中提到“思有短褐之亵”,这里的短褐是粗布制成的上衣,而“亵”则指贴身衣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亵裤,即现代的内裤,这标志着裳的原始功能已经被新的衣物所取代。

古代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其背后的历史与变迁令人着迷。对于裳与裙的微妙差异,以及它们各自在历史中的演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对于古代服饰感兴趣的朋友们,建议深入研究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古代绘画作品,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研究课题,相信你会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和惊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