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影响最大的国家,现今中国人都不穿,在这个国家成了经典

中国服饰影响最大的国家,现今中国人都不穿,在这个国家成了经典

对日本影视作品感兴趣的观众们可能会发现,日本传统服饰和服后面都有一个小垫子一样的东西。这种像一个小垫子的东西,在笔者看来十分的美观。穿着和服的日本女子更加的妩媚妖娆,甚至,是让很多男子都对穿着和服的女子想入非非。其实,笔者一直有一个疑问,和服后面的这个小垫子到底有什么作用?

据史料记载,日本上古时代大都穿着粗布编织的服装,据说,这种服装的样式还从古代中国传到日本的。日本古代服装样式一般是窄袖斜肩的样式,与同时期中国的服装样式如出一辙。但是,真正对于日本服饰来源有着准确的文字记载是在中国的盛唐时期。

盛唐同时期的日本大约是在奈良时代,之后,对于盛唐文化极其推崇的日本人开始大量的效仿盛唐服饰的风格,并且,在日本将其发扬光大,到后来甚至开始了其制度化。都知道,当时的日本对于中国文化十分的向往,曾多次横渡大洋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可以说,盛唐时期的中国十分繁盛,这些日本来使被中原大地的强盛惊呆了,盛唐繁荣的景象让这些日本人恨不得将唐朝的发展方式,人民的生活习惯等全部搬回日本。之后,在这些学习了先进文化的日本人回国以后,大力的宣传着他们在中国所看到的一切,当然,这也包括服饰方面。

在服装方面,日本人对于当时的唐装就十分的喜欢,于是,日本人就仿造唐装的样式,加以适合于日本人身体结构的改良,最终,制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服饰。这种由唐装演变而来的服饰就是日本和服的前身,但是,当时的服装并没有后面那个小垫子。

元朝时期,中国的铁骑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多个角落,日本当然也不能幸免被征战的命运。此时,战争还未开始就给予了日本人极大的压力,之后,日本武士们为了战争所需,开始对以前喜爱的服装进行改良。改良后的服装,更加的轻便简洁,以前宽大的袖口变成了适合激烈战斗的紧身窄袖。

由于,各个武士家族都有着自己的先祖,所以,日本人又在衣服上烫印了每个家族独一无二的家族纹饰。对于女子的服饰,设计就要好看的多。紧身的小袖能将女子纤细的手臂更好的展现出来,而且,为了展现女子腰部的美丽,格式各样的腰带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这些腰带可能就是日本和服后面小包包的前身。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吴服“。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 …其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之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但是,日本和服上那个像小垫子一样的东西大约诞生在江户时代。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兴建土木的时期,日本人的劳动量也是十分繁重。虽然,劳役繁重,但是,日本人也有着自己的缓解方法。舞女歌妓的表演可以让劳动者劳累一天的身心得放松。当时的女演员都有着格式各样腰节,这种腰节十分美观,并且,观看演出的人们在不知道女子姓名的情况下就根据女子腰节的样式对女字们进行命名。

之后,这种腰节由于美观就被日本女性传承了下来,并且,一直延用至今。可以说,这种腰节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后面的那个小垫子。其实,女式和服后面的腰节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形状方方的那种腰节大都是已成婚女子所用,未婚女子更喜欢用看着更加美观的蝴蝶形状腰节来装饰和服,格式各样的腰节,让日本女性的身材看起来更加的美丽动人。

然而,和服上不同种类的腰节到底有何用处。据一些不靠谱的野史家谈,日本女人和服上的小垫子有助于提高男女夫妻生活方面的情趣和质量。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子虚乌有,完全是一种不靠谱的说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言。

其实,御太鼓结对于日本女子来说,也应该是有着调节身形的作用。古代的日本向来是男尊女卑,一般日本影视作品中,日本女子在迎接丈夫回家或者是伺候丈夫起居的时候都是恭敬的跪在地上,和服后面的太鼓结也可以认为是日本封建遗留下来的产物。

日本从和服后面的腰节诞生至今,已经发展了几百种缠绕的方式,其根本作用并没有世人所想象的那样复杂。其实,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女子对于美都是有着追求和向往,和服后面的腰节如果从本质上来分析就是日本女子对于自身的美的另一种展现方式而已没有其它。

参考资料:

『《日本和服的御太鼓结》、《装束要领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