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你知道多少?

相对较为浮躁的西式价值观,有一种更为恬静、淡雅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更值得我们选择。去五道营的惠量小院看看,那里会告诉你答案。

在玛雅人预言世界末日的前一天夜晚,北京飘起大雪,积雪在路灯的映照下发出闪闪光亮,世界仿佛更为静谧。王升和朋友顺着雪地里的脚印走进雍和宫五道营胡同,没有打伞,任由雪花落在肩头。与往常一样,晚餐后的小聚是他的既定活动,去会会传统文化小站的朋友和惠量小院的老客人。

 

  传统文化知多少

 

当晚的主题是分享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翰墨荟萃一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主讲人并非具有专业的学术背景,只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分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为一幅名画题的诗。众所周知,赵孟頫是书法家,可鲜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画家,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并不比书法低……”刚踏进小院,便听见浑厚的声音从未紧闭的门内传出,在两层小院里回荡。

 

走进被黄色灯光照亮的里屋,人顿时觉得暖和起来。王升主动提出当晚上的泡茶小生,大家笑着,待陆陆续续的客人进来,彼此打了招呼,落了灯,墙上的PPT才显现出来。

没有严肃的、陈词滥调的开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淡淡的笑意,分享会在茶气升腾之时悄然开始。“在中国画史上有两种画,一种为行家画,一种为文人画,文人画又称戾家画,经唐、北宋、南宋的发展,题材、笔法和风格都得到充分提升,历代皆有大家出现,到了元代,似乎再也找不出能够超越前人再创高峰的路子了……”在近两个半小时的分享会里,有人低头做笔记,也有人举手发问。

在惠量小院,这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还有许多,而且不仅仅只是课程。

 

“小雪初积,北国,正寂寂。篱外疏梅,香冷入瑶席。”为了举办新年花展,插花老师孙可决定带着爱好者去买花,再回到惠量小院完成插花作品。于是传统文化小站有了这几句诱人的诗句,并同时向北京的爱好者发出邀请:

“踏雪寻梅去。(请注意集合标志:红色传统文化旗帜)”严严寒冬,从热闹的花市再回到寂静的小院里,亲手剪枝、理叶、插花,感受近在咫尺的春天气息,生活之美,无处不在。

这样的活动,每年大约举办1000场次,茶会、刺绣、扎染、绘青花、篆刻、香道、书法、儒释道养生等,但每次活动的座位数一般不超过10个。这是惠量小院与传统文化小站合作的共识,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并非人人受之。但小院的老板季烨说,他希望做到从“惠”到“量”的转变,未来的目标是每年举办5000场传统文化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中国文化的传统与传承,让更多的人接受,再放异彩。

 

茶

  谈笑有鸿儒

 

一切缘起于2008年季烨参与北京奥运会的奥运项目后,他的思想发生了一次巨大转变。原先,季烨供职于苏州一家国内顶级游艇俱乐部,奥运会上,他所在的团队收获了骄傲,但季烨却有些失落。因为国人呈现给外国人的东西并非是中国老百姓真正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状态是每天听曲、弹琴、画画吗?好像不是。那是不是该有一个真正可以实现‘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地方呢?”于是惠量小院应运而生,但最初却是仅限于内部友人言欢的地方,直到2011年6月对外开放。

 

遇上传统文化小站的田高,季烨认为是偶然中的必然。一个是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却被资金限制四处碰壁的文化小站,一个是致力推广中国式生活的非盈利机构,两人一拍即合。“以前给银行做过高端活动,也给剧场做过话剧,深知在忙碌的都市人眼里,坐下来喝茶的时间比卖茶重要得多,并且最重要是分享与开心,或许这注定是一件不挣钱的事儿。”季烨一脸洒脱。

从那之后,惠量小院伴随传统文化小站的各类活动频繁出现在豆瓣网站上。最初的合作,是以茶为载体,向其他传统文化扩展。尽管北京的茶社之多,但如今惠量小院的茶会聚集着不少文艺圈里的爱茶之人,他们在这里学习茶道,甚至举办斗茶会。

 

布布老师带着他的鹧鸪斑茶盏到小院了,第一款泡鹧鸪茶,品下一口,小白与同桌人疑惑地对视,“这怎么不像茶啊?像艾草的味道,这是西域的香料口巴?”众说纷纭,“这确不是茶,是产自海南的一种植物,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文化沉淀,惠量小院与传统文化小站在北京与豆瓣上享誉盛名,由传统文化聚会活动发展到相约去名山访道、到茶山猎茶、寻访古窑址、逛博物馆等,文化之旅风生水起。“谈笑有鸿儒”的中国式生活,在这里得以实现。

 

  鱼香肉丝与桃花源

 

与从网络上获得的口碑与影响力相比,惠量小院的传统文化活动并非想象中受热捧,有时也会遇上空场,临时取消。田高和传统文化小站里的几个理事合作推出了APP,一边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一边策划新颖的小活动,通过微信等多媒体渠道向会员们宣传每周的活动,希望以此培养出真心热爱传统文化的粉丝。在季烨看来,传统文化是被消费的对象,而消费是建立在愉悦的基础上,若把传统文化作为投资对象,显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与爱好,需要长期的投入资金当做工作,或许并不好走。

有一天,一群人走进院子,向季烨取惠量小院的“经”。等再出去的时候,他们通过互联网微创业成立了一个叫“慧贤小院”的地方。但季烨并不反感,“有人喜欢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模式就好,建立在开心的基础上,才能每天做出不同的鱼香肉丝给需要鱼香肉丝这道菜的人们。”

说罢,照顾大家伙食的大姐端出一锅热乎乎的面条,众人凑在小院里的石桌边,伴着悠扬的古筝填肚子。有琴可奏,有面可食。季烨说,内心的梦想在这一刻已划下圆满。而惠量小院成为北京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桃花源,是他看上小院那天没想到的。

赞 (1)